一、三大新勢力造車企業(yè):
1.蔚來:重金宣傳的“科技、智能電動座駕”,看起來是為特斯拉做了嫁衣。
2.理想:這家公司的老板之所以還能在某些場合有底氣“叫囂”,不是因為他的增程式產品有多出色,而是其他公司的DM車型(混動)都很爛。
3.小鵬:相比前面兩家,話題性少了很多,不顯山不露水。但如果非要在這三家美股上市的車企中選一支長期持有,我會選小鵬汽車。
二、三大央企造車企業(yè):
4.一汽:給大眾的普遍印象是劉備的兒子,蜀漢懷帝。要扭轉這一點很難。
5.東風:與東風牌卡車的市場影響力相比,東風在乘用車領域的存在感幾乎為零。
6.長安:造車,至少是乘用車領域,最為出色的央企。但這還遠遠不夠。
三、三大地方國企整車企業(yè):
7.上汽:近萬億的營業(yè)收入,與榮威、名爵等品牌的市場影響力日漸式微形成鮮明對比。
8.廣汽:GS4的成功造就了廣汽自主品牌的市場影響力,但廣汽似乎還沒有搞明白GS4為什么成功。
9.北汽:有媒體人用“工業(yè)垃圾”形容北汽的產品,但北汽既沒有拿出好的產品,也沒有拿出好的營銷來“反擊”這一說法,難道是默認了?
四、三大民營車企:
10.吉利:乘用車年銷量已經到了120-150萬的量級,不容易。但吉利的天花板是沃爾沃,不幸的是,沃爾沃這塊天花板似乎有要“掉下來”的趨勢。
11.比亞迪:貪多嚼不爛。
12.長城:高度執(zhí)行力和高強度反腐的企業(yè)文化令人敬佩,但這也注定了相對糟糕的媒體關系始終是長城營銷最為薄弱的環(huán)節(jié)。
五、三大邊緣車企
13、奇瑞:從原來的自主一哥,已經下滑至只能依靠水軍在其它品牌的媒體文章下面評論“奇瑞發(fā)動機牛B”,來刷存在感,令人唏噓。但更為唏噓的是,這個下滑的趨勢似乎還在繼續(xù)。
14、華晨:作為高度依靠合資車企“現(xiàn)金奶?!钡拇?,華晨再典型不過了。
15、江淮:時代不同了,牽手大眾并不意味著有了一頭“現(xiàn)金奶?!?,最多只能續(xù)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