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10月份,據(jù)新京報報道稱,其記者臥底兩家知名汽車品牌4S店,揭露了諸多4S店維保亂象。包括4S店員工在車輛定損前砸壞零配件、車主購買的清洗劑被倒掉、推銷超量油液再被截流回收等。
11月27日,新京報記者多方采訪后發(fā)現(xiàn),汽車后市場也同樣存在著機油以次充好,輪胎改碼修改日期規(guī)格、零部件翻新回收等諸多亂象。
據(jù)報道,一家汽配店的王老板表示,以一桶300元的機油為例,如果正常售賣,機油成本在200元左右。如果以次充好,汽配店可以將機油價格降低到100元左右。正品殼牌機油,市場價一般在100元左右。假機油則可能按照65元的價格來賣。
同時,王老板表示,普通消費者難以辨別機油真?zhèn)?,因為機油已經(jīng)進行了罐裝。即使機油的包裝與正品不同時。汽配店也可將“升級版、大包裝”等話術為理由,來套路消費者。
此外,盡管國家有專門的鑒定部門可以提供機油鑒定,但是很少有消費者,為了自己的一桶機油真?zhèn)危ミ@些專門機構進行檢測。
而這些假機油、真假混裝、過期機油的危害,王老板介紹說,積炭過多造成拉缸、爆油、爆瓦都是可能的事,動力缺失、車抖,也都有可能發(fā)生。
而這背后則是利益驅動,一家汽配店每月到店保養(yǎng)的車輛在30-50臺。真機油進貨價格110元,而假機油則是65元,中間有近40元的差價。同時,再高價賣給保養(yǎng)的客戶,單此一項,一個月能賺3000多元。
不僅只有機油問題,還有汽車貼膜?,F(xiàn)在貼3M品牌的貼膜,全貼一般需要1500元,但有的店報價500元就能貼,那么這個膜大概率是個假的。
報道稱,有銷售太陽膜的批發(fā)商透露,不少店主都是通過銷售假冒的品牌太陽膜來牟取暴利,有的甚至用幾塊錢一米的太陽膜來冒充幾百元一米的品牌太陽膜。
如果說機油、貼膜以次充好讓你震驚,那么零部件翻新回收則會讓你直呼“魔幻”。
據(jù)汽配店的李老板介紹,“在汽配以次充好集中的街區(qū),你甚至能直接在那條街上‘湊’一輛汽車出來。”
王老板表示,“現(xiàn)在有很多車報廢之后,在保險公司定損后被汽配市場回收,回收后會被賣到修理廠進行維保,有的零部件會直接重新裝到車上,新配件價格1500元,報廢車上的500元,中間差價都被汽配店賺取了”。
還有些汽配店,則更會套路,在車主首次維保的時候,會故意將車輛的一些插頭拔松,車主開走后,發(fā)現(xiàn)車輛有些問題是時好時壞。
回到汽配店檢查后,對方就稱是傳感器出現(xiàn)了問題,需要維保,然后按照傳感器的高價收費,實際上只是把插頭進行更換,維保成本很低。
更讓人想不到的是,有些汽配店會修改輪胎日期。因為輪胎是一次性商品,時間久了消費者會擔心安全問題。
同時,還有些次品輪胎,在被汽配店修改“身份”(改碼)后,繼續(xù)當做正常輪胎售賣。李老板舉例稱,多年前曾有廠家因將145輪胎誤做成155,只能以低價處理了1萬條輪胎,處理價格為30元左右,這批輪胎到市場上也曾被人收購后按照正品輪胎售賣。
當前,汽車汽配市場已經(jīng)成為了千億市場,但是由于汽配具備較大的不透明性,也出現(xiàn)了不少市場漏洞,是的一些不法商家,賺取高額暴利,售賣大量以次充好,貼牌的假冒偽劣產(chǎn)品。
而只有監(jiān)管部門的嚴格執(zhí)法檢查,以及行業(yè)自律,消費者自發(fā)監(jiān)督舉報,才能共同引導促進行業(yè)健康良性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