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媒報道,蘋果公司在推出新產品方面有一套久經考驗的方法:內部設計、自己采購零部件,然后與代工制造商合作組裝銷售。在與一些知名汽車制造商的談判陷入僵局后,正計劃進軍汽車業(yè)的蘋果可能會采取類似的策略——與知名度較低的代工制造商合作。
(圖片來源:蘋果)
對于生產汽車,蘋果現(xiàn)在有三個主要選擇:與現(xiàn)有汽車制造商合作;建設自己的制造工廠;或與富士康或麥格納等代工制造商合作。
與現(xiàn)有車企合作遇阻
蘋果已經向包括現(xiàn)代在內的汽車制造商伸出橄欖枝,但談判并不順利。在這種方案下,蘋果將為車輛研發(fā)一套自動駕駛系統(tǒng)、內外飾和車載技術,然后由相應車企完成最終的生產工作。這樣的協(xié)議實質上是要求一家現(xiàn)有車企拋棄自家品牌,成為一家新興車企的代工制造商。
一位在蘋果和特斯拉都有資深經歷的經理表示,這就像,蘋果要求其智能手機勁敵三星電子生產iPhone。這名經理表示,蘋果想要挑戰(zhàn)一輛車的制造方式——生產座椅的方法和車身設計,傳統(tǒng)的車企不會愿意去幫助這樣一位具有潛在顛覆性的競爭者。
確實,近月來,蘋果和汽車業(yè)的談判似乎已經破裂?,F(xiàn)代汽車及起亞證實與蘋果就電動車談判后不久又澄清沒有談判。去年,蘋果的自動駕駛汽車團隊與法拉利代表會面,一位消息人士披露,談判內容不可知,但這些談判沒有取得進展。
2月,日產汽車表示,沒有與蘋果進行談判。大眾集團CEO赫伯特·迪斯(Herbert Diess)表示,他“不害怕”蘋果進軍汽車行業(yè)。最近,寶馬CFO也表示不擔心蘋果造車,稱“睡得十分安穩(wěn)”。
避免高成本建設工廠
蘋果依賴富士康、和碩、緯創(chuàng)資通、Flex和立訊精密等代工制造商生產電腦、手機和平板電腦。該公司一直在避免建設自己的工廠,因為建廠將需要花費數(shù)十億美元,包括建設成本、工人和培訓費用、新責任和與當?shù)卣炗啅碗s的協(xié)議。
其次,工廠通常都是低利潤業(yè)務。蘋果將這部分業(yè)務留給合作伙伴,自己專注于產品設計和研發(fā)。因此,蘋果的利潤率和富士康和和碩等代工制造商相比,呈現(xiàn)出巨人和矮子的差別。
作為迄今最成功的電動車制造商,特斯拉已經損失了數(shù)十億美元運營工廠,直到最近才開始獲得固定收益。2020年,特斯拉營業(yè)利潤約為7億美元。同期,蘋果的利潤為600多億美元。
高盛投資公司分析師在致投資者的報告中表示,汽車行業(yè)“利潤率低于蘋果現(xiàn)有商業(yè)模式”。一些豪華品牌(如法拉利)利潤更高,但那是“邊緣情況,可能很難大量復制”。
習慣與代工制造商合作
咨詢公司CarLab總裁Eric Noble表示,蘋果可能更愿意與代工制造商合作,因為這是他們習慣的商業(yè)模式。他認為,與現(xiàn)有車企合作將會是一場權利的斗爭,因為雙方都習慣于緊緊控制住其供應鏈。據行業(yè)內部人士表示,這也就是為什么富士康和麥格納是蘋果業(yè)務的兩個主要奪冠者。
富士康正與蘋果合作,是主要的iPhone制造商。一位制造部門的蘋果員工表示,富士康習慣于蘋果工程師告訴該公司去做什么,并且其工廠已經安裝了蘋果設計的設備。并且,富士康也已經進軍汽車行業(yè)。10月,富士康推出一款電動車底盤和一款軟件平臺,以幫助汽車制造商更快地上市產品。上月,該公司與Fisker簽署協(xié)議,為后者每年代工生產逾250,000輛電動車。
麥格納也與蘋果有些歷史淵源。五年前蘋果最初宣布造車時,兩公司就生產蘋果汽車進行了談判。麥格納在生產汽車方面也更有經驗,該公司為寶馬、戴姆勒和捷豹路虎等公司生產豪華車型。
某著名自動駕駛汽車公司的CEO很驚訝,蘋果在可以選擇麥格納的情況下,還與現(xiàn)有車企談判。曾在麥格納工作過的Noble表示,麥格納是最合理的選擇,該公司的業(yè)務能力“驚人地出色”。
而對于蘋果來說,該公司似乎想要在考慮到生產環(huán)節(jié)的情況下設計汽車。最近,蘋果發(fā)布職位招聘,為其汽車特殊項目小組尋求“一位制造工程方面的高級負責人”。候選人將會負責擴建工程師團隊,致力于制造策略和供應鏈;該人選還需要擁有在車用鋁材、鋼鐵、復合材料和關鍵材料等方面的工作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