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內卷,越公平。這個世界上并沒有天生的強者,只有不斷努力的野心家?!?/p>
幾天前,在《新勢力“瘋狂”內卷》的文章中,用上述一句話作為了結尾。而背后更想反映出的真諦,則是當新能源市場的活力愈發(fā)旺盛,消費結構與用戶認知也在變得愈發(fā)成熟。
對于那些生存問題已經(jīng)逐漸被解決,接下來想要活得更好的新勢力造車們,怎樣通過各種方式,引發(fā)自身更大程度的“質變”,看似成為了重中之重。
但現(xiàn)實的殘酷遠超想象,除了需要理清各自的發(fā)展路徑,如何進行有效推新,同樣是擺在所有人面前的難題,稍有閃失便可能迅速掉隊,直至被洶涌襲來的后浪所淹沒。
此刻,距離2021年的結束,僅剩下80多天的時間??v觀目前身處頭部梯隊的蔚來、小鵬、理想,以及二線梯隊的哪吒、零跑、威馬,相比兩年之前,已然多了一份老練,身處終端市場面對傳統(tǒng)車企的沖擊,也多了一份能夠直面硬剛的“籌碼”。
而無論定位中高端市場的蔚來ES8、蔚來ES6、蔚來EC6、理想ONE,還是主攻更低價格區(qū)間的哪吒U Pro、威馬W6、威馬EX5、小鵬G3i、零跑C11,在抓住中國消費者天生的偏愛與喜好后,共同上演了一出“SUV亂戰(zhàn)”。
至于即將到來的2022,當用戶心中的新鮮感消失殆盡,銷量瓶頸變得肉眼可見,尋找下一個“突破口”刻不容緩。而參考幾家新勢力造車的產(chǎn)品規(guī)劃,不知是否出于巧合,一片令人窒息的“轎車紅?!苯谘矍啊?/p>
拆解過后,卻又帶著各不相同的目的。究竟孰強孰弱,誰又能順利突圍、脫穎而出?變數(shù)與挑戰(zhàn),或許比賣好一款SUV更大。
頭部“急迫”沖量
過去的9月,蔚來、小鵬共同演繹了一出“破萬”盛宴,也用實際行動打消了諸多看衰者的質疑。雖然受到供應鏈短缺的影響,本該最先破萬的理想最終未能如愿完成,但僅依靠一款在售車型,就能與前兩者平起平坐,同樣令人驚喜。
狂歡過后,當品牌聲量與認可度愈發(fā)高漲,擺在“蔚小理”面前剩下的任務,則是實現(xiàn)銷量層面的迅速膨脹。畢竟,證明自身含金量的最好方式,依然為財報數(shù)據(jù)“扭虧為盈”,而這恰恰需要賣更多車作為支撐。
因此,長期作為領跑者的蔚來知曉,當下在售三款SUV車型相加,即便能夠提供近萬輛的月交付貢獻,但是產(chǎn)品力尤其是智能化層面的漸漸落后,已然成為無法回避的痛點。
去年NIO Day,蔚來ET7成功亮相,自此開啟了這家車企的純電轎車戰(zhàn)略,可礙于定位高端的原因,前者自誕生開始,就注定月銷貢獻有限。而這家車企缺乏一款既能維持品牌調性,同時又能夠相對“沖量”爆款的困境,并沒有得到緩解。
之前,有相關研究機構給出預測,以目前蔚來的財報狀況,真正想要實現(xiàn)年度盈利的交付規(guī)模,將會是20萬輛。那么,僅僅依靠目前三款SUV車型加之ET7,明顯過于強人所難。
綜上,2021屆NIO Day,發(fā)布相比定位更低的第二款純電轎車ET5,已是板上釘釘,另一款則是同樣誕生自二代平臺的SUV車型。后者完全可以理解為其想要鞏固自身SUV長板的換代之作,前者才是能夠助力蔚來沖向多高的關鍵。
而當終端市場與消費者對于價格因素開始變得愈發(fā)敏感,蔚來ET5究竟怎樣權衡成本與定位之間的關系,無疑也是一次“豪賭”。
反觀小鵬,能夠將P7這樣一款定位小眾的B級純電轎跑車型,推到如此之高的位置,或許很多人都未曾料到。而這家車企,也絕對是所有新勢力造車中,率先嘗到“轎車紅利”的存在。
將長續(xù)航、智能化的標簽做到極致,以及匹配上一套足夠“吸睛”的外觀造型,并牢牢抓住年輕潛客對于新鮮事物的好奇欲,成為了其能夠出圈的關鍵。更加令人驚喜的是,由于長板過于突出,甚至可以令P7車主就某種程度而言,忽略短板的存在。
也正是憑借著這股勢頭,小鵬隨之推出了第二款偏向家用屬性、定位更低的純電轎車P5。從目前現(xiàn)有累計訂單量來看,情況還算令其欣慰。只不過,當外觀造型逐漸趨于平庸,失去吸睛的能力,僅僅依靠進化過后的智能座艙與輔助駕駛能力去收割潛客,誰都無法保證其能夠達到P7般的高度。
所以說,P5即便能夠成功位于細分市場中突圍,依然起到的還是錦上添花的作用,P7看似才是小鵬賴以生存的根本。明年,后者也將迎來正式交付兩周年的節(jié)點,或許是時候推出一款能夠補足短板、放大長板的改款車型,繼續(xù)鞏固自身的行業(yè)地位了。
而蔚來ET5與更新迭代過后的小鵬P7之間,究竟如何做出選擇,預計將會是接下來整個新能源行業(yè)長期被討論有趣問題。至于9月遭遇交付滑鐵盧的理想,一款純電轎車,看似并不在其短時間內的規(guī)劃中。
二線“被迫”沖高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當身為頭部三強的“蔚小理”收獲諸多褒獎、掌聲、關注度,并將自身基盤越擴越大,質疑聲再次撲面而來:重壓之下,二線新勢力造車所面臨的最大困局是什么?在我看來,答案或許顯而易見:如何沖高。
換言之,無論哪吒也好,零跑也罷,還是威馬,三家車企雖然已經(jīng)分別能夠憑借一款或幾款產(chǎn)品,實現(xiàn)終端層面的突破,單月交付總量能夠維持在5000輛甚至更高的水平線上,但是仔細觀察不難發(fā)現(xiàn),其中大多份額依舊由定位較低的緊湊級SUV或主攻A00級的純電小車所組成,含金量的確有限。
奈何,從過往經(jīng)驗來看,任何一家車企想要擁有更大建樹,唯有“高端化”才是通向成功的捷徑。更高的平均售價、更寬泛的受眾,也令其相對容易在資本市場中獲得青睞,公司整體的運營、研發(fā)、營銷,進而開啟良性循壞。
因此,對于即將到來的2022年,借純電轎車之手,實現(xiàn)品牌層面的沖高,成為了上述幾家二線新勢力造車不約而同的選擇。哪吒S、零跑C01、威馬M7,雖然最終上市交付的順序或許略有偏差,但三款新車預計進入的都將是15-25萬元左右的價格區(qū)間。
并且為了尋求差異化競爭優(yōu)勢,能夠看到特定場景的L4級別自動駕駛,增程式與純電版本共存的銷售布局,甚至智能化板塊由華為所賦能,都能夠在它們的前期預熱宣傳中看到。
但未知在于,上述這些所謂的亮點,究竟是徹底打動人心,還是無法收獲青睞,只能交給時間去評判。而三款純電轎車,究竟上市后是成為襯托頭部梯隊光環(huán)的陪跑者,還是拿出一份足夠亮眼的成績單,令用戶看到不一樣的存在,同樣存在著諸多變數(shù)。
同時,無法避免的要給試圖吃下這塊“蛋糕”的二線新勢力造車,再潑一盆冷水。身處全力沖高的過程中,除了需要解決自身產(chǎn)品“標簽”,以及面臨頭部梯隊的沖擊外,已經(jīng)展現(xiàn)出“魔王”潛質的Model 3,也是其永遠無法繞開的障礙。
而剛剛過去的三季度,特斯拉更是祭出史上最佳成績,全球范圍總交付量達到241,300輛,輕松打破今年Q2創(chuàng)下的201,250輛的歷史交付記錄,漲幅達到接近20%。
其中,Model 3與Model Y繼續(xù)承擔主銷重任,共計交付新車232,025輛。更為重要的是,據(jù)悉目前上海工廠產(chǎn)能,已經(jīng)成功超越美國本土弗里蒙特工廠,而中國在特斯拉全球戰(zhàn)略版圖的地位,再次得到提升。
并且,或許為了首先確保該細分市場的終端需求持續(xù)旺盛,可以看到特斯拉在其它許多板塊礙于制造成本波動,不得不對Model 3進行價格上漲之時,國內市場反而進行了大幅度的“官降”。
截至昨日,特斯拉標準續(xù)航升級版的補貼后售價為23.59萬元,四驅高性能版的售價為33.99萬元,二者可謂在性價比與產(chǎn)品力層面做到了極佳的平衡。并且從目前已知的信息來看,年內特斯拉令四驅長續(xù)航版Model 3重新回歸產(chǎn)品序列的可能性,還在進一步增大。
屆時,這家擁有十足成本控制與生產(chǎn)制造優(yōu)勢的美國車企,將會在華拿出其最為完整的產(chǎn)品序列,進一步對20-35萬元的純電轎車終端份額,進行蠶食。
也恰恰因為存在如標桿般Model 3,對于那些試圖切入轎車市場的二線新勢力而言,在“沖高”的路上,更多了一道難以逾越的門檻。但為了品牌更長遠的發(fā)展與更高的上限,即便有著幾分被迫的意味,仍需硬著頭皮走下去。
文末,依然想說,當令人窒息的一片紅海已經(jīng)形成,所有人能做的只有全力進行呼吸與適應。好在,所有窺探純電轎車“紅利”的新勢力之間,廝殺的愈發(fā)激烈,最終受益的還是愿意邁出嘗鮮一步的潛在消費者們。
2022年,中國新能源市場的“戰(zhàn)事”,將會繼續(xù)硝煙彌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