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幾年里,汽車設計中出現(xiàn)了一種趨勢,汽車設計師一直在“整理”汽車內飾。他們取消了物理控制,而采用了觸摸屏的設計。這樣做的主要原因是設計出更干凈的設計,并節(jié)省成本。
然而,當汽車公司這樣做時,他們并沒有充分利用觸摸屏。相反,他們的方法主要是復制平板電腦的界面,并直接將物理按鈕轉換為觸摸按鈕。因此,汽車中的觸摸界面很難使用。
汽車公司正全力開發(fā)觸摸屏
當環(huán)顧四周交通時,被手機和信息娛樂系統(tǒng)分散注意力的人數(shù)之多。后者是一個完全由汽車公司自己創(chuàng)造的問題。我認為他們在取得所有權和解決這個問題上做得還不夠。擁有一個設計良好的用戶體驗不僅可以減少事故,還可以讓用戶更加快樂,這是一個雙贏的局面!
簡而言之,要么觸摸屏在可用性上落后于物理控制,必須找到不同的解決方案,要么在設計上有重大改進。作為我關于汽車用戶體驗設計博客的一部分,我決定看看是否有可能創(chuàng)建沒有物理控制并且可以同時可用的汽車體驗。
一些設計原則
基于觸摸屏的核心問題,我提出了四個抽象原理來幫助我解決它們。
1.“簡化,然后增加亮度”
“簡化,然后增加亮度”
為了描述最重要的原理,我只需要看汽車世界本身。傳奇的賽車設計師科林·查普曼(Colin Chapman)創(chuàng)造了著名的短語:“簡化,然后增加亮度”。他的賽車在上世紀60年代獲得了成功,因為它們是高度專用的,并且完全適應了使用環(huán)境。同樣的原則在良好的接口中也是一個決定性因素。
比較大眾高爾夫I和高爾夫VIII的內部特征,它們實際上非常相似。兩者都提供了一些有關駕駛、氣候控制和媒體控制相關的信息。主要的區(qū)別在于Golf VIII具有導航系統(tǒng)。而高爾夫VIII怎么會如此復雜呢?
高爾夫一號vs高爾夫VIII內飾
原因之一是它提供了數(shù)百個額外的選項、特性和設置,而這些并不是必需的。當數(shù)字接口變得越來越大時,汽車公司將其視為增加更多功能的機會。但是僅僅因為你可以添加某些內容,并不意味著你應該這樣做。我打算要做的是重新評估所有這些功能,并刪除那些不會對駕駛員體驗產生重大影響的內容,并簡化確實起作用的功能,這就引出了下一個原則。
2.配置與自動化
配置與自動化
這種豐富的選擇是汽車行業(yè)的典型選擇。汽車越豪華,就存在著越多的個性化選擇,現(xiàn)代汽車界面反映了這一點。用戶可以在界面中配置大量的設置、小部件、背景、顏色等,這同樣適用于其他相互作用,比如氣候控制。
觸摸5個不同的控件來獲得所需的溫度真的很豪華,還是用戶喜歡這種豪華?考慮下面的示例。奢侈是不是根本不需要或根本不與系統(tǒng)交互?
與Nest Nest Thermostat相比,攬勝Velar的氣候控制
3.適應環(huán)境
適應環(huán)境
如今,汽車中的大多數(shù)界面與平板電腦界面非常相似。平板電腦是在廣泛范圍內使用的設備。當你在家中沙發(fā)上觀看Netflix時,或者在繁忙的辦公室環(huán)境中執(zhí)行多任務處理時,該界面必須工作正常。
在汽車中并非如此,UX設計人員可以確保僅在與駕駛有關的上下文中使用該接口。因此,他們應該設計適合該上下文的接口,這是瑞士軍刀和廚師刀的區(qū)別。你可以設計出世界上最好的瑞士軍刀,但在廚房里,一把廚師刀總是會更好。
4.硬件跟隨軟件
硬件跟隨軟件
設計汽車內飾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其中不同的學科必須合作和妥協(xié)。在考慮屏幕布局時,用美學來平衡可用性非常重要。但是,如果你不必關心美學,而完全專注于可用性該怎么辦?
對于這個項目,我正是這樣做的。我首先弄清楚了界面的核心功能。然后,我通過創(chuàng)建3D模型并在VR中進行測試來測試不同屏幕布局的可用性。我發(fā)現(xiàn),就可用性而言,最接近駕駛員視線的水平屏幕布局是最好的。考慮到這一點,我在設計界面時沒有任何實際的屏幕尺寸限制。我讓接口決定硬件大小。
三種不同的屏幕布局
最終概念
我總共設計了該概念的三個不同版本,在每個版本之后,我都會從我的人際網絡中尋求反饋來改進它。下面是最終概念的模型。如果你對這個項目背后的過程感興趣,請查看我寫的這篇文章!
最終概念模型
該界面分為了不同的屏幕。中心屏幕、儀表板屏幕和氣候控制屏幕。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中心屏幕是最重要的,我花了大部分時間來設計它。
中央屏幕
開車時,幾乎所有互動都與導航或媒體有關。如今,界面通常對其他功能(例如電話和設置)同樣重視。為了簡單起見,我選擇使界面盡可能簡單,并除去媒體、導航和一些基本的氣候控制以外的所有內容。
它們以導航為基礎分層組織,最重要的是媒體播放器,這兩個總是可見的。更高級的是對氣候和媒體的控制,可以通過分別點擊屏幕左下角和右上角的圖標來打開。
分層系統(tǒng)
在用戶將專注于駕駛的情況下,應該盡量減少與屏幕交互的時間。這就是為什么這些元素的位置很大程度上受到菲茨定律的影響。它指出,快速移動到目標區(qū)域所需的時間是到目標的距離與目標的寬度之比的函數(shù)。換句話說,為了使導航更簡單,你可以將可點擊元素放置在彼此靠近的位置,或者將可點擊區(qū)域設置得更大。
主要功能在屏幕的角落里切換,可輕松訪問
菲茨定律還指出,在任何計算機顯示器上訪問速度最快的目標都是屏幕的四個角。與放置在屏幕中間的元素相比,盲目地到達屏幕角落要容易得多。這就是為什么可以從各個角落獲取氣候和媒體的原因。此外,在屏幕的每一側,都有用于音量和氣候的更具體的滑塊,我將在后面進行進一步說明。
我做出了明智的選擇,將氣候控制控件放置在屏幕的左半部分,將媒體控制控件放置在右半部分。大多數(shù)汽車的方向盤上都有某種形式的物理控件,用于控制媒體和音量。因此,將氣候控制裝置放置在駕駛員附近而不是媒體上更為重要。
駕駛模式
該界面根據(jù)上下文以兩種不同方式進行更改。停放vs開車、短途vs長途。
停車與開車
首先,停車時的界面和開車時的界面是不同的。這兩個場景具有兩組不同的用戶需求。在公園中時,可以訪問所有設置和功能。更重要的是,由于分散注意力不是問題,該系統(tǒng)非常類似于帶有小標簽和按鈕的典型可識別平板電腦界面。
汽車停放時的界面
但是,當汽車處于行駛狀態(tài)時,界面會發(fā)生變化。該驅動程序僅限于與駕駛相關的功能,例如導航和基本媒體控件。標簽和按鈕也更清晰、更大,因此可以更容易到達。由于系統(tǒng)不允許駕駛員(或乘客)在駕駛時更改任何設置,因此很難做出選擇。但是在我看來,這是用戶安全與自由之間的平衡,在這種情況下,我選擇安全。
短途駕駛與長途駕駛
第二個上下文變化是短途駕駛與較長航程之間的區(qū)別,主要區(qū)別在于地圖設計。每天開車上下班時,大多數(shù)用戶對地圖上的許多細節(jié)(如街道名稱、建筑物等)不感興趣。信息最重要的一層是交通。這就是為什么地圖看起來更加平靜,并且只在頂部顯示交通信息的街道的原因。但是在導航時,地圖會顯示建筑物形狀,主要街道名稱,突出顯示的空間和其他特征。
不同的地圖設計
另一個區(qū)別是群集中顯示的信息,我想探討群集屏幕如何與中央屏幕更緊密地協(xié)同工作,以創(chuàng)建更全面的設計。這就是群集屏幕根據(jù)中心屏幕的配置顯示信息的原因。結果,駕駛員可以在帶有較平穩(wěn)群集的大地圖與顯示群集中帶有方向的媒體屏幕之間進行選擇。
群集和中央屏幕作為一個整體工作
手勢控制
觸摸屏最常聽到的抱怨是,在“老式”汽車中,你可以伸手去拿重要的物理控制并與之交互,同時保持對路面的關注。使用當前的觸摸控件,這是不可能的,音量控制是最常用的示例。
這是一個有效的投訴,但并不像有些人說的那么糟糕。大多數(shù)汽車在方向盤上都提供了物理音量控制按鈕,這意味著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你甚至可以不用把手離開方向盤就可以進行小的調整。
但是在某些情況下,此按鈕交互不適用于你要執(zhí)行的操作。與方向盤上的按鈕具有相同的交互類型,但在觸摸屏上沒有幫助。好在觸摸屏允許新的交互方式。畢竟,這些屏幕是在我們編寫的軟件上運行的,我們幾乎可以隨心所欲地使用它。但令人遺憾的是,汽車公司已經開始模仿觸摸屏上的物理按鈕。
汽車公司將物理控件直接復制為數(shù)字控件
對于大多數(shù)物理音量控件,使用旋轉控件是因為它們允許用戶根據(jù)旋轉的距離,在小的增量步驟和大的步驟中更改值。
與旋轉控件交互的兩種方式
因此,當為觸摸屏設計類似的控件時,兩個要求是:控件應允許被盲目地到達,并且應該可以在大和小的步驟中進行調整。
當你盲目地拿起控件時,你首先要朝控件的大致方向移動手,然后使用觸覺來達到它。隨著時間的流逝,你會建立起肌肉記憶,從而使第二步更快。這在觸摸屏上是不可能的,因為它們是平的。
但是,它們的確有邊緣,你可以用觸覺盲目地找到屏幕的邊緣。這就是為什么我將這種類型的控件放在屏幕的兩側。我使用手勢交互的先前概念作為靈感。通過上下滑動手指,你可以控制音量等基本功能。緩慢滑動小步,快速滑動大步。
手勢交互與音量控制
為了簡化操作,一旦你觸摸了滑塊區(qū)域,允許一個大的橫向誤差范圍。此外,你可以在滑塊上的任何垂直點開始交互,這意味著你不需要非常精確地瞄準。
氣候控制
如前所述,自動化與配置的原理最適用于氣候控制。氣候控制很有趣,因為每輛車的氣候控制基本相同,但確實很復雜。大多數(shù)人對如何操作它們只有一個基本的了解。如果你問五個人,除霧窗的最佳方法是什么,你可能會得到五個不同的答案(我嘗試過)。
當然,有一種更簡單的方法來設計它們。如果你退后一步,并列出用戶與氣候控制系統(tǒng)互動時的基本目標,則主要歸結為一個:改變汽車的溫度。有許多不同的方法可以實現(xiàn)這一目標,但是汽車現(xiàn)在已經足夠智能,可以為用戶解決這一問題。
這就是為什么在這個概念中,用戶只設置溫度。司機和乘客都有他們自己的顯示器,他們可以設置溫度、切換座椅和方向盤加熱。
如今,經常觸摸空調才能使汽車更快地達到涼爽的目標溫度。例如,當你的汽車在炎熱的天氣停在陽光下時。有一個論點是,使用這樣的自動化系統(tǒng),即使停放汽車,汽車也可以控制溫度,從而溫度始終是正確的。
但是,像這樣的自動化系統(tǒng)從來都不是完美的,因此,。因此,應該有一種方法來否決或推動這個系統(tǒng)朝著不同的方向發(fā)展。這就是為什么要進行第二次控制,即達到目標溫度的時間。為此,使用手勢控制,當你進入停著的熱車時,你希望車在你進入時盡快冷卻下來。也就是說,當你使用手勢輸入來設置達到目標溫度的首選時間。
氣候控制概述
溫度界面和手勢交互應涵蓋基本交互,始終應觸手可及的東西。此外,在左下角有三個按鈕,用于較罕見的用例。第一個是“透明窗戶”功能,它將使用各種氣候控制方式對汽車中的窗戶進行除霧。第二個功能是冷空氣功能,可將冷頭發(fā)在短時間內吹入機艙。這是為要在你的臉上吹冷空氣以提高舒適度的用例而添加的。最后一個是大多數(shù)汽車中都使用的標準再循環(huán)空氣按鈕。
汽車的氣候控制之所以如此相似,其中一個原因是用戶更容易使用某種形式的標準化控制。有一種觀點認為,如果控件易于操作,那么標準化就不會那么重要。但是教用戶這樣一個不同的系統(tǒng)是困難的,在我的概念中,當車停在停車場的時候,控制器上有描述性的標簽。但是用戶必須進行測試,以了解用戶如何理解這一點。
整個界面的概述
集群屏幕示例
導航時中心屏幕的示例
不導航時的中心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