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盤BMW的通往電動化的策略一直有波折,從上一任CEO Harald Krueger開始到Oliver Zipse,BMW一直使用兼容性平臺(48V、PHEV和BEV)來應對市場的需求。其實從I品牌開始,由于出現(xiàn)時機不對,這使得BMW內部最懂電動化的一幫人都出來了,而留下一大批內燃機的擁護派,這使得BMW并沒有及時獨立運營純電動品牌,把插電并進來的最大問題還是迭代變慢,對整個電動化的投入有限。
▲圖1. 讓消費者選擇,就是分化了車型,
導致PHEV不強,BEV也不強(X3是這樣)
這客觀上造成了整個布置工程師,既不能圍繞BEV開發(fā),保留48V的設計,也使得所有PHEV里面的電池系統(tǒng)變成了變形金剛,各種各樣的都有。
▲圖2. BMW這次發(fā)布的7系也是這樣
Part 1 I3和I7
今年是BMW的電氣化產品的大年,在中國發(fā)送了新i3,然后i7也發(fā)出來,后續(xù)還有iX1,也就是說
● 小車:Mini BEV和后續(xù)的Mini countryman BEV
● 轎車:中國新i3、全球i4、全球i7,2023年加入i5
● SUV:iX3、iX和后續(xù)的iX1
但是整個戰(zhàn)局上面確實存在很大的矛盾性,這些車型都是燃油車改過來的,在銷售純電動版本的時候,還要在結構上兼容48V燃油版和插電混動版本。2022年Q1整個公司層面銷量為 596,907 輛,同比減少 6% 。而新能源汽車的銷量為89669臺,其實同比只有27.6%增加。由于缺少芯片,目前BMW也是逐步讓插電混動的量少一些,把精力和資源都傾斜給純電動。能拿出來說的就是純電動汽車(BMW 和 MINI)的總銷量達到35,289 輛,同比149%,這個數據和特斯拉(305,407)的表現(xiàn)來看是真的有點追不上的感覺。
從電池的配置來看,目前電池的種類主要分為:
● 矮電芯 雙排成組:電量范圍從70kWh和83.9kWh
● 高電芯 雙排成組:電量范圍從76.6kWh到107.8kwh和111.5kWh
● 寬電芯 單排成組:70kWh
備注:我的理解新I3用的是I4的Pack,可能也歸錯了,中國版用原來的寬電芯來直接用
▲圖3. BMW的電氣化在2022-2023年集中投放
這次i7的電池系統(tǒng)基本是和iX相似的,差異的地方在于有兩個凸起來的小模組。但是總體來看,由于總量一個季度算3.5萬臺,后續(xù)繼續(xù)增加一年也就是18萬臺左右,這個購買量給SDI、CATL一分,后續(xù)還要加入Northvolt和億緯鋰能好像不太夠分。
▲圖4. BMW 高電芯的版本兩種設計
如果我們把Tesla和BMW的設計比較一下的話,我們能測量下整車Z方向的利用率。大家所有的邏輯,在方殼電池設計方向上,就是盡量實現(xiàn)JR的高度對整車Z方向的高度利用率,盡量在Z方向提高使用率來提高電芯的能量密度。圍繞方殼模組的設計(往上出Tab的設計),在Z方向是有瓶頸的。BMW實現(xiàn)在400V下200-205kW上下的快充功率,已經挖掘了很多的潛力,這塊看不到特別好的改進方向。
▲圖5. IAA上BMW展示的電池Cutway
由于BMW整體的第五代電機輸出就是通過無需稀土材料的構造方法,主要考慮電機廠企原料的成本可以控制,但是整體的效能方面就花費了很多的精力。
▲圖6. BMW的無稀土電驅動系統(tǒng)
我覺得在這里的整個策略上,BMW會很難受,在全球范圍內BMW和奔馳的入門車型(3系和X3燃油車)被Tesla的Model 3和Model Y正面取代,2022年特斯拉的目標150萬起步,從總量上開始接近兩家德系豪華車,對這些豪車的生存空間進行了擠壓。而目前不管是正面應對特斯拉的I3和I4,拖著燃油車和插電混動在往前走,隨著特斯拉越跑越快,甚至在中國新勢力的車型也是在往上趕著走。
Part 2 BMW在智能化的問題
I7上面,BMW現(xiàn)在在玩水晶的概念,分體大燈,上部雙L型日間行車燈,下部集成施華洛世奇聯(lián)合打造的大燈模塊,車內各種物理按鍵和各種氛圍燈材質,均采用水晶材質的配飾,就連門板上的座椅調節(jié)按鍵都是水晶套件。
▲圖7. 這么弄,以后BBA旗艦版本比拼亮晶晶的功夫
I7用上12.3英寸儀表+14.9英寸中控屏的曲面雙聯(lián)屏幕, “iDrive8.0”搭載上5G移動網絡技術。目前來看,屏幕都可以用數量來堆,主要還是看座艙核心芯片的選取還有整個軟件系統(tǒng)配套的交互設計。這塊發(fā)布的信息并不多,但是也沒有主打芯片的選擇。
▲圖8. 前面主要靠曲面屏
在CES展示豪橫的后排31英寸巨幅屏幕,搭載寶馬影院模式車內娛樂系統(tǒng),支持8K分辨率并提供5G功能。這塊其實還是玩得很符合后排商務人士的需求,后排娛樂控制面板則被集成在門把手處,這個小屏幕的設計比用手機匹配更容易些。根據海外宣傳的效果,這塊集成了海外的娛樂影音生態(tài)系統(tǒng)。
▲圖9. BMW I7的后座娛樂系統(tǒng)還是很cool的
這塊總體來看,在智能駕駛和座艙系統(tǒng)能做到什么程度,我們目前還不得而知,這是一套兼容的系統(tǒng),這塊可能更符合7系燃油車用戶的需求,但是看電動汽車里面,可能也不是特別新鮮。
小結:我是覺得福特的做法還是可取的,讓燃油車和電動汽車分開獨立運行,燃油車最多考慮到HEV和PHEV,這種模式可能是根據現(xiàn)實的邏輯來走。目前BMW已經投入了很多,但是單看i7這臺車可能并沒有特別的,但是對燃油車系統(tǒng)的座艙和自動輔助駕駛更新更好點,這個結合我們之前看的BMW的系統(tǒng)選擇來看,可能不夠積極,相比奔馳可能選擇不那么好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