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今年第一個大型展會——粵港澳大灣區(qū)車展在深圳開幕。隨著北京車展的延期/取消,粵港澳車展成為新車首發(fā)的第一個平臺,近100個汽車品牌、近千款新車集中亮相,第一天就有40多場新車發(fā)布會,包括BBA、蔚小理、比亞迪在內的品牌,現(xiàn)場看車的人異?;鸨?。
除了頗受關注的新車之外,熱度最高的莫過于華為消費者業(yè)務CEO余承東的這番言論:純燃油車時代會迅速結束,現(xiàn)在還買燃油車,就像智能手機時代買功能機。作為汽車行業(yè)剛出道的重量級玩家,華為每一次出現(xiàn)都會帶來熱門話題。余承東的這番話,可能對入手燃油車的用戶不太友好,但有沒有道理?
用戶買車的用途五花八門,有的為了日常代步,有的為了體驗新功能,還有的為了面子。但共同的目標都是方便出行。單從出行的角度講,燃油車與電動車各有優(yōu)缺,前者用車成本高但沒有補能焦慮,后者補能費時但成本較低。買燃油車還是電動車,考慮好自身需求和預算入手就行了,沒必要糾結太多。
燃油車時代會迅速結束嗎?這個問題有點爭議。到目前為止,汽車市場依然是燃油車的天下,雖然新能源汽車發(fā)展迅速,但市場保有量僅在3%上下。在政策和市場的雙重驅動之下,電動車的市場保有量迅速提升已經(jīng)是不爭的事實,而燃油車市場逐漸萎縮也在情理之中。
在前幾天的達沃斯世界經(jīng)濟論壇年會上,寧德時代首席制造官倪軍稱:最遲到2035年,市場上不會再有燃油車銷售。也就是說,接下來的十幾年里,將是燃油車最后的掙扎。從某種層面上講,余承東的論斷并沒有什么問題,電動車成為主流這一趨勢不可逆轉。
說燃油車像功能機,這個比喻也沒毛病,功能機與智能機最大的區(qū)別是系統(tǒng)生態(tài),智能化的進步讓手機進入了一個全新的世界。而電動車在操控、性能上與燃油車相比并不失色,而且智能水平完全可以吊打燃油車。
以導航輔助駕駛這一功能為例,奔馳所謂的L3級自動駕駛軟件,只能在堵車時(車速60km/h以下)跟車行駛,變道都要人工接管,使用場景過于單一,而特斯拉、蔚小理早就能在高速上自動變道、過匝道了,在城市道路,華為、小鵬也都推出了輔助駕駛的相關功能。在智能體驗上,傳統(tǒng)車企確實落后很多。
燃油車市場依然很大,但誰能拒絕一臺顏值、性能、智能、性價比都很誘人的電動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