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關于富士康“造車”的傳聞屢現(xiàn),但這次真的落地了。
9月29日,美國電動輕型汽車制造商Lordstown Motors宣布,其全尺寸皮卡車型Endurance在富士康俄亥俄州電動汽車工廠正式開啟商業(yè)量產(chǎn)并下線,這也是富士康制造的第一款量產(chǎn)的電動汽車。
曲線造車終于夢圓
Lordstown Motors確認,由富士康代工制造的新車將于今年第四季度開始上市銷售,但仍需按照美國主管部門規(guī)定完成相關測試和認證。
作為美國的一家造車新勢力,Lordstown Motors在今年第三節(jié)度末預計現(xiàn)金及現(xiàn)金等價物約為1.9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4億元),并將繼續(xù)尋求融資,包括不排除與富士康合資。Lordstown Motors表示,如果籌集到足夠的資金,新車按照計劃交付將沒有問題。
耐人尋味的是,此前幾乎沒有聽說過富士康在美建設電動汽車工廠,卻突然開始代工制造電動汽車。其實,富士康俄亥俄州電動汽車工廠是從Lordstown Motors手中收購的,4個月前,富士康花費2.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6.3億元)完成了這次收購。而且,富士康海投資55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4億元)與Lordstown Motors合資成立了一家電動汽車公司。此外,富士康在擁有這家電動汽車工廠之后,還透露將計劃在俄亥俄州的該工廠為美國造車新勢力Fisker生產(chǎn)PEAR電動汽車,預計最快2024年量產(chǎn),年產(chǎn)能25萬輛以上。
“這對于參與者應該是各取所需的雙贏?!敝心洗髮W交通運輸研究中心研究員時蔚然在接受《中國汽車報》記者采訪時認為,Lordstown Motors通過出售電動汽車工廠、與富士康成立合資公司,相當于一次成功的融資,獲得了自己急需的資金;而富士康則以并不算高的代價拿下了一家電動汽車工作,對于一直覬覦造車的富士康也算是如愿以償,向造車領域邁出了重要一步。
而富士康母公司鴻海集團董事長劉揚偉表示,富士康已經(jīng)逐步建立電動汽車供應鏈,到2025年,全球5%的電動汽車將會采用富士康的設計、零部件和軟件,營收規(guī)模目標年3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127億元),其中40%的零部件由鴻海集團自制。
代工汽車引發(fā)關注
此次受到關注的,還有造車新勢力Lordstown Motors公司,以及其推出的第一款新車Endurance。
有趣的是,富士康收購的Lordstown Motors的俄亥俄州電動汽車工廠,是2019年Lordstown Motors從通用汽車手中購買的。Lordstown Motors此前稱,僅改造這家工廠就已經(jīng)花費了2.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7億元)。
Lordstown Motors于2020在美上市并籌集了數(shù)億美元,但此后遇到了令人難以置信的麻煩。Lordstown Motors的首席執(zhí)行官被迫離職,原因是公司懷疑其在新車預訂數(shù)量上有造假嫌疑。而且遭遇了美國司法部門和證券管理機構的調(diào)查,由此,使該公司資金短缺的情況雪上加霜。
Endurance是一款純電動皮卡,續(xù)駛里程約322公里。原計劃2021年1月在美上市銷售,初期銷售目標2萬輛。但由于種種原因,上市時間一推再推。新車搭載了4臺輪轂電機,驅(qū)動系統(tǒng)總功率為440千瓦(約合598馬力),車輛最高時速為128公里,零百加速時間為5.5秒。
目前,盡管富士康已經(jīng)開始為Lordstown Motors生產(chǎn)電動汽車,但Lordstown表示,由于供應鏈限制,Endurance皮卡的產(chǎn)量將緩慢上升。
值得注意的是,Lordstown Motors的股價并沒有像同屬美國造車新勢力的特斯拉那樣飆升,而近期出現(xiàn)了下滑。事實上,除了特斯拉之外,資金不足是美國造車新勢力面臨的共同問題,包括在美國已經(jīng)上市的造車新勢力Nikola和Lucid也在竭力為籌集更多資金而努力。
堅持不懈多頭并進
在造車路上,富士康的汽車版圖已經(jīng)越來越清晰,呈現(xiàn)出面向全球,產(chǎn)品多元化、布局多點化的特點。
日前,劉揚偉曾公開表示,疫情對于富士康的總體影響有限。未來三年,富士康將主要聚焦電動汽車、低軌衛(wèi)星、半導體三大新賽道。2025年電動汽車出貨量將達到每年50萬至75萬輛。
在造車布局方面,2021年10月18日,在鴻海技術日上,富士康正式亮相了純電動汽車品牌Foxtron和三款純電動車型。并推出了由富士康與裕隆共同發(fā)布的MIH電動車平臺,該平臺的軟件、硬件還將對其他汽車公司開放。基于該平臺,主機廠可選擇SUV、轎車等底盤設計,并根據(jù)自己的意愿選擇車輪的距離、電池大小等定制化方案,其中一些組件未來可以進行OTA升級。富士康的計劃中,甚至還有電動巴士。同時,富士康還與吉利控股成立合資公司,準備為其提供汽車代工生產(chǎn)及定制顧問服務。
在汽車芯片方面,2021年8月,富士康以5.6億元購買了一家芯片工廠,用以開發(fā)生產(chǎn)第三代半導體。同年12月,鴻海又宣布與Stellantis共同開發(fā)設計汽車芯片。此后,富士康還宣布計劃在印度和馬來西亞建造芯片工廠。
在動力電池方面,今年6月,富士康已經(jīng)投資13.68億元,開始建設動力電池制造基地,涵蓋材料、電芯和電池包。
而且,富士康的造衛(wèi)星計劃近年來也成為諸多車企競相投入的熱點,目前,已經(jīng)有特斯拉、吉利、長安、本田等車企加入這一“太空競賽”。
除了產(chǎn)品布局多元化,富士康面向全球的布局備受關注。9月23日,富士康宣布,將與印尼一家能源公司在印尼成立一家合資企業(yè),名為“Foxconn Indika Motor”,專門生產(chǎn)包括電動巴士在內(nèi)的電動汽車和動力電池,并將首先開發(fā)磷酸鐵鋰電池產(chǎn)品。此外,雙方還將探索更廣泛的投資合作,與其他合作伙伴一起打造一個全面的電動汽車生態(tài)系統(tǒng)。富士康初期將對該合資公司投資175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242萬元),占股40%。
“看似攤子鋪的太大,但其實富士康向造車的前進步伐很有章法。”華泰證券分析師凌岳斌向《中國汽車報》記者表示,一方面,富士康圍繞造車,在電動汽車工程、汽車芯片、動力電池等核心零部件上進行重點布局,造衛(wèi)星也更多是像特斯拉一樣,為了將來可以將衛(wèi)星車聯(lián)網(wǎng)在全球投入商業(yè)化運行并獲得收益,在美國的造車主要是為新勢力等電動汽車企業(yè)提供代工服務,而在印尼的布局,則更是為了充分利用印尼的鎳礦等資源實現(xiàn)低成本制造動力電池。
富士康董事長郭臺銘曾表示:“汽車不過是四個輪子的蘋果手機,我們既然能造蘋果手機,為什么不能造電動汽車?”盡管手機與電動汽車之間還是有很大差距,但富士康腳踏實地去推進造車,還是很有希望讓造車夢想走進現(xiàn)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