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自動駕駛技術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不斷發(fā)展。特別是行泊一體域控技術,它使汽車能夠在行駛中以及停車時實現高度自動化,為駕駛員提供更多便捷和安全性。
市場數據顯示,自2022年以來,行泊一體域控技術的銷量呈現了爆炸性增長。今年1-8月,國內標配行泊一體域控的新車銷量達到了87.9萬輛,同比增長近100%,這一數字足以證明行泊一體技術的快速普及。
市場數據分析
自動駕駛技術市場的增長趨勢顯而易見,但不同供應商之間的競爭格局也在不斷演變。特斯拉、蔚來等新勢力公司采用自研加代工的模式,占據了市場份額的一大部分,超過50%。然而,第三方供應商也在逐漸增加其市場份額,挑戰(zhàn)了傳統(tǒng)主機廠的壟斷地位。根據研究機構的數據,2022年主機廠自研加代工市場份額為58.8%,而到2023年上半年,市場份額下降至53.5%,與此同時,第三方供應商的市場份額增長至46.5%。這一趨勢表明,本土供應商正逐漸走向領先地位。
不同供應商的競爭格局
針對自動駕駛技術市場,不同供應商呈現出不同的競爭策略和產品線。以下是一些主要供應商的情況:
1. 和碩/廣達:作為特斯拉的主要代工廠商,和碩/廣達以44.2%的市場份額領先。他們不僅在行泊一體域控市場表現出色,在整個智能座艙領域也占據著重要地位。
2. 德賽西威:今年1-8月,德賽西威以25萬套的裝機量拿下國內行泊一體域控市場接近30%的份額,展現了強大的實力。他們致力于綜合能力的開發(fā),包括硬件、底層軟件、中間件和系統(tǒng)集成,已經在核心傳感器以及低速泊車領域處于領跑地位。
3. 偉創(chuàng)力:以蔚來為支持的偉創(chuàng)力,憑借其MARS III自動駕駛域控制器在市場上嶄露頭角,以6.1萬套的裝機量獲得了6.9%的市場份額。他們的產品線覆蓋了L2+級別市場,滿足了不同場景的智能駕駛需求。
展望未來
智能電動汽車市場中,自動駕駛技術的普及不僅體現在高端市場,還向中低端市場持續(xù)滲透。初階版的行泊一體技術已經實現了傳感器深度復用和計算資源共享,降低了成本。
此外,隨著更多智能輔助駕駛方案下放至中低端車型,包括宏景智駕、福瑞泰克等企業(yè)發(fā)布基于單顆國產SoC的低成本行泊一體方案,將進一步推動該技術在中低端車型上的配置。
總的來說,自動駕駛技術市場正經歷著蓬勃的發(fā)展,行泊一體域控技術逐漸普及,不同供應商之間的競爭激烈。
未來,我們可以期待更多創(chuàng)新和技術進步,為智能電動汽車市場帶來更多的便利和安全性,同時也會見證市場競爭格局的不斷演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