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正在上演一場引人注目的“漢堡銷車”大戲。
據Gearrice及多家外媒報道,大眾集團近日在德國漢堡對一家經銷商提起訴訟。
此次紛爭的起因是該經銷商將上汽大眾生產的電動車ID.6X進行平行進口,并在德國銷售。
大眾要求這家經銷商,把進口來的22輛車全部銷毀,并承擔每輛車1.5萬歐元的銷毀費用。
平行進口是指未經授權,將其他市場的合法產品引入到當地市場的行為。
這次事件中,大眾要求銷毀這些車輛的原因在于,德國制造的ID系列電動車在價格上無法與上汽大眾ID.6X相競爭。
被告的經銷商是格雷戈里·布魯德尼汽車公司。
格雷戈里·布魯德尼汽車貿易公司是一家在德國擁有多家銷售店的汽車經銷商。
據報道,格雷戈里·布魯德尼公司發(fā)現(xiàn),德國本土價格相比中國對ID系列電動車遠高。例如,ID.4系列在德國的起售價為4.03萬歐元,而在中國則降至14萬元左右。ID.3車型的價格差異更為明顯,德國起售價3.99萬歐元,而在中國一度低至11.99萬元。
布魯德尼公司認為,上汽大眾ID.6X擁有500多公里的續(xù)航里程、七個座位和相對較低的價格,具有很強的市場競爭力。他們引入了22輛ID.6X試圖在德國市場站穩(wěn)腳跟。
然而,這引發(fā)了大眾集團的強烈不滿,他們要求銷毀這些車輛,并要求經銷商每輛車承擔1.5萬歐元的銷毀費用。
大眾汽車集團提出的主要理由之一是,這些車輛原則上只能在中國銷售。
大眾集團認為平行進口的行為違反了他們在中國和歐洲之間平行銷售渠道的規(guī)定。
如果這一行為得到推廣,將對大眾在德國本土銷售ID系列電動車造成重大沖擊。
然而,布魯德尼公司堅稱他們的行為是合法的,并已支付了相關費用。
他們提供了22輛ID.6X的相關文件,證明這些車輛已經完成注冊。同時,他們表示這些由中國生產的車輛在歐洲銷售并不違法,而且在電池、軟件和設置方面與德國生產的ID.4存在差異。
大眾汽車集團的態(tài)度非常強勢,他們要求漢堡法院沒收并銷毀這22輛由上汽大眾生產的ID.6X。
根據歐洲法規(guī),裝有鋰電池的電動汽車必須滿足生產、銷售、報廢一條龍的要求。
大眾集團還要求布魯德尼公司自行承擔每輛車15,000歐元的銷毀費用。
目前,漢堡法院已下令禁止格雷戈里·布魯德尼汽車貿易公司在歐盟范圍內使用大眾汽車徽章和ID.6進行商業(yè)用途。
這22臺由中國生產的ID.6X車型目前被扣押在法院倉庫,等待最終判決。
大眾被德國網友罵慘了
其實,這不是大眾第一次因ID系列電動車,德國價格遠高于中國,鬧出新聞了。去年年中,它便因此事被德國網友狂噴。
大眾ID系列曾一度成為歐洲最暢銷的電動車型。
德國漢斯們紛紛對ID系列車型贊不絕口。
然而,在中國市場,與比亞迪、蔚小理等競品相比,大眾ID系列立即失去了市場競爭力。
在2023年,比亞迪等新能源領軍車企紛紛降價銷售的情況下,大眾被逼急,ID系列只能通過“打骨折”的方式來挽回一些市場份額。
2023年7月7日,大眾在中國加入「不降價聯(lián)盟」的第二天,便宣布ID系列電動車大降價。
ID.3最高降幅3.7萬元,起售價從16.29萬元降至12.59萬元。
整個事件引發(fā)了德國網友對大眾的批評,認為大眾在中國市場降價,而在德國本土卻高價銷售,這讓德國網友心態(tài)不平衡了,認為大眾用德國市場的利潤補貼中國市場。
這事兒擱誰身上,誰都不會樂意的。
有憤憤不平的德國網友說,這是大眾跟德國人開的玩笑;
也有人認為,這是一場騙局,大眾汽車是“用德國人的錢,補貼中國消費者?!?/span>
甚至有人呼吁“德國人應該停止購買大眾汽車”。
然而,盡管大眾進行了一系列努力,不僅遭受了德國網友的指責,而且在中國市場并未成功奪取大量市場份額。
數據顯示,2023年1-11月,大眾ID系列在中國市場的交付量為12.91萬輛,同比微增1.73%。
百年汽車工業(yè),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大變革,中國汽車企業(yè),不僅在底層技術上實現(xiàn)突破,還對老牌汽車企業(yè)形成相對穩(wěn)固的技術優(yōu)勢。
可以預見,要趕上賽道的大眾,自家新能源汽車的降價策略,必須執(zhí)行到底。
這兩周,ID系列的數款車型已經開始在歐洲部分市場進行降價促銷。此外,在中國市場,大眾旗下三款純電動車型(ID.3、ID.4、ID.6)在終端優(yōu)惠4-6萬元不等。
未來國內新能源汽車的價格戰(zhàn),還會繼續(xù)。
然而,遠方的德國人民,就只能忍受天價的大眾新能源,德國網民的罵娘,還得持續(xù)好長一段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