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載顯示市場增長快
中國大陸品牌占比兩成
與智能手機面板市場相比,車載顯示應用市場不是很大。IHS Markit報告指出,2018年車載面板一年出貨量不到2億片,出貨量不及手機面板的1/10,但是因為品質要求高、單價高,成為中小尺寸面板市場中第二大應用。
IHS Markit報告指出,2018年車載顯示市場將達到1.64億片,其中中央棧顯示器(CSD)銷量8000萬片,儀表盤顯示器(ICD)銷量6500萬片,其它的車載顯示品類占少數。
今年第一季度車載顯示市場保持兩位數的增長。群智咨詢報告顯示,2018年第一季度全球車載顯示市場銷量達到4070萬片,同比增長10.1%。
面板廠商越來越重視車載顯示業(yè)務。IHS Markit首席分析師吳宥緗指出,近幾年來,JDI在車載顯示市場一直一枝獨秀,排名第一,其它面板廠商處于你追我趕的態(tài)勢,市場占比越來越接近。2017年市場體現得更為明顯,第二名到第八名的廠商市場占比非常接近,都在10%~13%之間徘徊。
近年中國大陸面板廠商在車載顯示市場開始發(fā)力。在車載顯示市場布局多年的天馬處于領先地位,從2016年第四季度起,天馬儀表盤顯示面板出貨持續(xù)占據全球第二的位置,天馬在車載顯示市場排名也從去年的第六名上升到了目前的第三名。京東方今年在車載顯示市場的出貨量也進入了前十。
中國大陸面板廠商在車載顯示市場的地位也在不斷提升。IHS報告顯示,中國大陸面板品牌從過去不到5%的市場份額上升到今年第一季度的19%。群智咨詢報告也指出,中國大陸廠商總份額為21%,同比增長了近3個百分點。
五大發(fā)展趨勢明顯
廠家投入空間大
此前,車載顯示追求一體化設計,生命周期比較長,但現在分離屏設計越來越多,車載顯示生命周期不斷縮短,與消費類電子產品顯示屏趨同,呈現出大屏化、高清化、交互化、多屏化、多形態(tài)化等五大發(fā)展趨勢。
大屏化。大屏化成為車載顯示的一大趨勢。北汽車聯網平臺架構師褚景堯指出,隨著智能駕駛技術的不斷發(fā)展,汽車將從“四個輪子+四個沙發(fā)”向“四個輪子+一部手機”演進,屆時,車載顯示屏的尺寸就像手機屏一樣變得越來越大。而且在車內屏幕可以進行橫向和縱向擴展,為大屏提供展示空間。實際上,現在已經有不少汽車開始搭載超大屏。例如,拜騰汽車已經搭載上48英寸的液晶顯示屏了。
高清化。在手機屏的教育下,消費者對車載顯示分辨率提供更高的要求。低分辨率的顯示屏已經滿足不了當前消費者的需求,車載顯示朝著更高分辨率的方向發(fā)展。吳宥緗指出,LTPS LCD電子遷移率比a-Si LCD更高,能夠滿足更高分辨率的要求,而且LTPS具有窄邊框、高亮度、In-cell優(yōu)勢,LTPS將被越來越多的車廠采用。群智咨詢專業(yè)顯示分析師曹倩也指出,JDI和群創(chuàng)最早量產LTPS,現在天馬、LGD、友達都已進入,而且從2017年開始以JDI為首的面板廠商開始向車廠大力推LTPS,2017年LTPS在車載顯示市場份額達到2%。實際上,除了分辨率之外,車載顯示高清化還對對比度、視場角、光學指標、響應速度等提出更高的要求。
交互化。與智能手機類似,觸控可能成為車載顯示的標配。車載顯示對觸控擁有更高的要求,需要更加靈敏、更加輕便。當前,車載顯示大量導入電容式觸控應用,敦泰電子前瞻產品處總監(jiān)貢振邦指出,2017年TP搭載率達到22%,到2020年將達到58%。
除了觸控技術之外,車載顯示還有更多的交互技術待導入,例如,語音識別、手勢識別、生物識別技術等。交互方式不斷完善讓用戶能夠進行本能的交互,使車載系統(tǒng)更加人性化,讓車載系統(tǒng)變成像機器人一樣有情感交互和智能交互。
多屏化。除了儀表盤、中控顯示,車載顯示還有更大的想象空間。天馬專業(yè)顯示方案架構部經理楊圣潔認為,多屏化可以從兩個角度來看,第一是從0到1,之前沒有屏的地方是不是可以搭載屏,例如后座控制顯示屏、車鑰匙顯示屏等,第二是從1到n,HUD和Mirror以前都是高端汽車才能配備,一方面是為了安全,另一方面是AR技術的加入,帶動了HUD的發(fā)展,Mirror也在逐漸普及,HUD和Mirror都將逐漸發(fā)展起來。
多屏化將帶來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電子控制單元的整合化。吳宥緗指出,就像PC一臺主機配備多臺顯示器一樣,車載顯示也會出現一機多屏的現象。這樣的好處是減少100~200美元的成本,減輕重量和油耗?,F在已經有不少車廠在做這樣的整合了,它們的內部組織架構也在進行調整。
多形態(tài)化。與平面顯示不同,柔性顯示將給車內設計帶來更大的想象空間。異性屏、柔性屏和透明屏將打開個性化設計的空間。這對于車內空間布局和設計留下了更廣的思考空間,能給用戶帶來更高的科技感。
三星最早向車廠推OLED,但是后來放棄了,今年又重啟。但是現在OLED技術不是十分成熟,供應鏈有限,與液晶相比價格過高,車廠并沒有大量采用OLED。吳宥緗認為,三到五年之后,可能會有越來越多的廠商引入柔性OLED。曹倩指出,在柔性OLED在車載市場還不是十分成熟的情況下,柔性LCD會不會成為一個過渡產品,值得期待。
值得注意的是,車載顯示發(fā)展趨勢朝著消費類電子產品顯示的方向發(fā)展,但是也有其不同的要求,車廠對顯示屏的信賴性、高寒、高溫、穩(wěn)定性要求更高,車載顯示還需要符合車規(guī)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