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新能源汽車網獲悉,再多關于自動駕駛的激進計劃,也無法改變自動駕駛還遠的事實,與其空洞的描述尚遙遠的未來,不如做點更容易實現(xiàn)的技術場景,戴姆勒和博世選擇了『自動代客泊車』。
9月14日,戴姆勒與博世聯(lián)合研發(fā)的自動代客泊車在北京進行了首次展示。與車企目前在量產車上有搭載的半自動泊車、自動泊車等技術不同,自動代客泊車并不是對車輛的『改造』,而是基于智能基礎設施來實現(xiàn)的,對車輛的傳感器要求并不高,目前的量產車即可實現(xiàn)。
這一技術可以實現(xiàn)客戶通過智能手機應用程序,使其車輛從停車場的落客區(qū)自動行駛并停放至其指定車位,或從指定車位自動行駛至停車場上客區(qū)。這似乎是一個『山不過來我就過去』式的解決方案,雖然使用場景受限,僅限在封閉的停車場(包含地上和地下),但不失為自動駕駛時代到來之前的一次『預演』。
這一技術的實現(xiàn)主要依靠安裝在停車場的智能設備,包括多個傳感器、本地服務器和互聯(lián)服務器。其中,傳感器的作用相當于『眼睛』,監(jiān)測車輛行駛路徑及周圍環(huán)境;本地服務器相當于『大腦』,內含停車場地圖,根據用戶需求規(guī)劃車輛路線及避障決策;互聯(lián)服務器是『嘴巴』,負責并指揮車輛安全行駛,并在必要時及時剎車。
在演示中,停車場內布置了多個激光雷達,車輛則是目前在售的奔馳量產車型,兩臺測試車同時在現(xiàn)場展示自動代客泊車過程,模擬中國都市停車時的繁忙狀況。
博世智能網聯(lián)事業(yè)部中國區(qū)總裁陳明表示,博世和戴姆勒共同打造的自動代客泊車技術,是雙方向著未來智能、互聯(lián)交通出行做的又一項努力。梅薩德斯-奔馳乘用車中國研發(fā)中心負責人安爾翰博世表示,自動代客泊車技術是通往自動駕駛之路的重要里程碑。
然而,在車企描繪的未來自動駕駛時代圖景中,車輛可以自動完成駕駛、停車等各項任務,基礎設施端的智能改造還有必要嗎?對此壹姐采訪了戴姆勒和博世雙方負責人,他們表示,自動代客泊車是自動駕駛的一種重要補充,而他們認為即便車輛可以實現(xiàn)完全自動駕駛,車載的傳感器在封閉停車場中也是有『死角』的,而智能基礎設施則不會有死角。
當然,以演示中的激光雷達來算,這項技術的成本過于高昂,不過陳明透露,戴姆勒與博世正在對這項技術進行升級迭代,未來這項技術可以通過雙目攝像頭實現(xiàn),成本和改造難度都并不高,目前戴姆勒與博世正在積極與政府、車企、車場、互聯(lián)網企業(yè)等推進相關進程,搭載該技術的車型預計在2019年年底到2020年間能夠正式量產。
同時,雙方并不想僅提供一項技術,而是打算提供一系列服務,這是雙方轉型智能交通出行服務商的重要一步。針對中國車主,戴姆勒與博世提出了附加值服務的概念,包括電動車自動充電、自動洗車等應用場景。
對于戴姆勒來說,自動駕駛是其『瞰思未來(C·A·S·E)』戰(zhàn)略的核心支柱之一,在其加速研發(fā)自動駕駛車輛的同時,顯然也不打算放棄其他相關領域的布局,在研發(fā)上不遺余力才能在未來的競爭中確保優(yōu)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