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是一家生產銷售通信設備的民營通信科技公司,是全球領先的信息與通信技術(ICT)解決方案供應商。不久之前,據華為官方的消息,華為攜手首發(fā)集團及其下屬速通公司、奧迪中國完成全國首例實際高速公路場景的車路協同測試,包括時速達到80km/h的L4級自動駕駛和提升高速公路行車安全的智能輔助駕駛,整個測試基于C-V2X(蜂窩網絡的V2X)。
等等,華為不是造手機的嗎?它怎么又和車有了聯系?
自動駕駛不僅僅是簡單堆積感應器
通常大家都認為,為了實現自動駕駛,需要有毫米波雷達、攝像頭等大量傳感器來取代人的眼睛。在特斯拉的Autopilot上,就是由毫米波雷達和攝像頭組成的。但在此前特斯拉車型因自動駕駛發(fā)生的事故中,車輛的自動駕駛系統當時沒能分辨出白色拖車與明亮天空的區(qū)別,導致自動剎車未能辨識出障礙物而沒有及時進行制動。
我曾和國內某車企的研發(fā)工程師聊過關于自動駕駛的話題,他認為目前主流的毫米波雷達并不能實現對所有障礙物的識別。特別是對于路障、欄桿這樣細小的障礙物,毫米波雷達可能產生誤判或者識別不到。并且天氣的優(yōu)劣也有可能對毫米波雷達以及攝像頭產生巨大的影響,強光、雨雪都可能影響毫米波雷達和攝像頭對回饋信息的收集。
目前主流的無人駕駛汽車采用的都是多個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以及十數個攝像頭,這樣的配置會讓無人駕駛汽車有“更好的視力”。不過激光、毫米波,光看這幾個名詞就大概能猜到這些設備價格絕對不低,同時為了實現復雜的算法,車輛還需要配備每秒處理數萬億次操作的計算單元,這些設備都價格不菲。
據法國的技術和商業(yè)市場研究公司Yole Développement估算,2018年每輛無人駕駛汽車的價格約為20萬美元左右。這樣的價格可以在美國買很多超跑了,對于普通人來說現階段無人駕駛還是難以觸及的。
5G讓華為入局自動駕駛
如果說高昂的硬件成本是制約自動駕駛發(fā)展的一大枷鎖,那么如今開始流行的“云計算”則可能是降低成本的一大利器。在汽車與5G技術真正融合后,原先昂貴的車載計算單元就可以通過云計算來取代。
從更大的面來說,未來在5G技術的幫助下,一個城市或者一個交通系統的調配完全可以由一臺超級電腦來完成,每輛車的行進路線均可以通過這臺超級電腦進行宏觀調控,每輛車都會擁有一個最優(yōu)的路線規(guī)劃,進而規(guī)避擁堵的狀況。這套系統會像無人軌交的高級升級版,每一輛車都是“軌交”線路中的一份子,由電腦統一控制,根本不需要駕駛員的干預,這不就是實現了L5級別的自動駕駛了嗎?
系統中的每一輛車、道路上的每一個攝像頭都會成為這套系統的眼睛,大量的實時數據能讓計算機還原最真實的路況,除了能夠規(guī)劃最優(yōu)路線外,還能夠大幅度提高無人駕駛的安全性。舉個簡單的例子,一輛車的后雷達或后攝像頭探測到行人有橫穿馬路的趨勢,那么信息上傳到中心的超級電腦后,超級電腦會綜合其他信息,給后續(xù)車輛發(fā)出減速或者停車的指令。如此情況下,每輛自動駕駛車輛是否還需要像現在這樣配備巨量的傳感器和探頭呢?
在5G技術的支持下,車與車、車與基站、基站與基站之間能夠實現快速通信,從而獲得實時路況、道路信息、行人信息等一系列交通信息,以提高駕駛安全性、減少擁堵、提高交通效率、提供車載娛樂信息等。
而相比4G網絡,5G網絡具備超大帶寬、超低時延和超大接入量等特點,峰值速率提升在20倍以上。屆時城市交通系統會成為一套龐大的、真正意義上的“車聯網”,每輛車都在進行信息的交互,如同現在的電腦和因特網一樣。
云計算幫助每輛車都擁有了一個智慧的大腦,充足的路況信息則讓每輛車都對道路了如指掌,在這種條件下,完全無人駕駛才可能實現。
既然說到5G,華為無疑是行業(yè)的領先者。華為的Balong 5000是全球首個支持V2X(vehicle to everything)的多模芯片,可以提供低延時、高可靠的車聯網方案。此外,華為還提出了“自動駕駛網絡”的目標,積極引入全棧全場景AI技術,打造SoftCOM AI解決方案,幫助運營商在能源效率、網絡性能、運營運維效率和用戶體驗等方面實現價值的全面倍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