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力帆股份發(fā)布2018年報,報告期內,力帆實現營業(yè)收入110.13億元,同比下降12.60%,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53億元,同比增長48.34%,而扣非凈利潤則虧損高達21.49億元,同比跌幅達1047.68%。
力帆巨虧21.49億后,想靠氫燃料電池翻盤卻也艱難
值得關注的是,4月23日,力帆股份在二級市場上,遭遇全天多數時間股價封死跌停,而在此前,它剛收獲連續(xù)5個交易日的漲停。隨即,從23日至今,力帆的股價繼續(xù)“節(jié)節(jié)敗退”,目前已由22日最高點9.65,跌至今日的6.89。顯然,資本市場趨于冷靜后,力帆股份的股價水平也在不斷回落,難逃大跌命運。
一份協議掀起五個漲停板
事情要從力帆股份子公司跟武漢泰歌氫能汽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武漢泰歌”)等在氫能源領域戰(zhàn)略合作說起。
4月14日,力帆股份發(fā)布《子公司與武漢泰歌等在氫能源領域戰(zhàn)略合作》的公告。根據公告,力帆股份子公司力帆乘用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力帆乘用車”)與武漢泰歌、重慶地大工業(yè)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重慶地大”)于4月13日在重慶簽訂戰(zhàn)略合作協議。
該戰(zhàn)略合作協議共有7項內容,其中第一條是,力帆乘用車將提供至少2臺氫燃料電池動力系統(tǒng)項目用車(裸車及相關子系統(tǒng))和項目相關的整車技術集成團隊,武漢泰歌提供氫燃料電池系統(tǒng)完成整車物理搭載并進行相關試驗驗證,努力爭取國家氫能乘用車公司目錄。
正是這樣一份框架協議,在二級市場掀起了股價5個漲停板。
發(fā)展氫燃料電池?代工而已
需要注意的是,力帆股份此前從未涉足過氫燃料電池車領域,也沒有相關的技術儲備,所以力帆乘用車此次發(fā)展氫燃料電池車的角色是代工廠。
其實在氫燃料電池行業(yè),系統(tǒng)廠商跟主機廠簽訂類似的合作協議并不少見。在這里,武漢泰歌是氫燃料電池發(fā)動機的系統(tǒng)廠商;力帆乘用車是氫燃料電池的整車廠。系統(tǒng)廠商為了擴大市場,來找整車廠合作,而合作的第一步,就是去工信部申請車型公告。
力帆股份和武漢泰歌的這份戰(zhàn)略合作,其實是氫燃料電池系統(tǒng)廠商找整車廠合作一款氫燃料電池車型,然后去工信部申報目錄。這本是一樁尋常的合作,稍微有些異樣的是,力帆乘用車之前沒有生產過氫燃料電池汽車,這次是作為生面孔進入氫燃料電池行業(yè)。
至于力帆股份跟武漢泰歌合作生產氫燃料電池汽車,能給力帆股份業(yè)績帶來多大的提振,此路還很長。因為拿到車型公告,只是意味著這款車型可以量產;量產多少,則需要找到市場需求。
在4月21日的回復上交所的詢問函中,力帆股份稱,公司的氫燃料電池汽車項目尚處于合作開發(fā)初期,可能存在項目開發(fā)不成功的風險,可能存在項目開發(fā)不及預期導致產品無法進入國家氫能乘用車公示目錄的風險。但其同時也表示,公司將為武漢泰歌氫能汽車有限公司提供生產代工服務,預計氫燃料電動汽車從開發(fā)到量產需要新增投資1.2億-1.5億元。
按照此前主管部門的發(fā)展規(guī)劃,中國氫燃料電池汽車到2020年目標是1萬輛,2025年預計5萬輛;而發(fā)展氫燃料電池汽車需要加氫站等基礎設施的配套,很多整車廠不是不能生產氫燃料電池汽車,而是缺少下游購買需求和下游的應用場景。
力帆的困境
據官方數據顯示,目前力帆汽車擁有432家一級經銷商,1662家二級經銷商,渠道下探至市縣級汽車消費市場,但渠道的銷售能力以及健康程度或許還需要重新考量。
2018年力帆乘用車累計銷售10.22萬輛,渠道數量達到2094家,如果將銷量平均至每家經銷商,那單個經銷商的年銷售量僅為49臺左右,如果平均到自然月,其單個經銷商的銷量僅僅為4臺。
而根據力帆股份最新發(fā)布的2019年3月份產銷快報,當月力帆股份傳統(tǒng)乘用車產量為3232臺同比下滑67.78%,銷量4880臺同比下滑60.28%;新能源車型產量為221臺,同比下降79.78%,銷量225臺同比下滑了79.75%。
如果追溯國內發(fā)展新能源汽車的時間點,力帆股份可以說是最早開發(fā)電動汽車的車企之一,但是因為沒有掌握核心技術,力帆新能源汽車的銷量每況愈下。
今年年初,力帆又以6.5億出售掉手中的一張汽車生產資質給造車新勢力車和家。在失去市場競爭地位與銷量的同時,力帆另辟蹊徑開發(fā)氫能源汽車,也很難挽回頹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