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科學雜志)
據(jù)外媒報道,一個隸屬于中美兩國幾家機構的一組研究人員使用電子顯微鏡對鎂金屬進行了研究發(fā)現(xiàn),小部分鎂樣品的延展性比想象中要高。
全球的工程師都在研究如何生產(chǎn)出更高效汽車、飛機和其他交通工具的方法,都在研究新型、更輕的材料。而鎂材料很有趣,它與鋁一樣堅固,但是比鋁輕35%。截至目前,該金屬很少得到應用,因為其很難被加工成零部件,而且其耐腐蝕性也很差。但是,汽車行業(yè)很多人都對該材料有興趣,而且相信只需找到合適的元素與之混合就可得以采用。研究人員的報告表示,與之前大家所認為的鎂材料相比,他們發(fā)現(xiàn)的小部分鎂樣品韌性更強。
與其他容易彎曲的金屬相比,鎂材料更不容易整合,原因在于其具有獨特的原子排列方式。鋁等材料的原子被排列在一個立方體結構中,因而更容易變形成所需的形狀。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鎂原子呈六邊形排列。之前的研究表明,當鋁等金屬在室溫下變形時,原子會沿著一條線發(fā)生位移,會以多種形式形成位錯。但是鎂的可能性更有限,為了解其限制,研究人員使用電子顯微鏡對微米大小的鎂樣品進行了機械測試,從而能夠讓他們準確看到,在室溫下,對鎂施加絕對力,鎂原子會發(fā)生什么。
研究人員表示,該晶體表現(xiàn)出驚人的延展性,能夠沿著兩個平面強制位錯,但是在更大的樣品中卻沒有此種特性。研究人員計劃繼續(xù)研究該金屬,看看是否能夠找到方法,在更大鎂樣品中也實現(xiàn)此類位錯,從而為鎂金屬的實際應用鋪平道路。(作者:余秋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