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功率器件來說,主要是IGBT,我們首先需要有更低的損耗,提高驅(qū)動效率,降低溫升,幫助減少芯片面積,提高晶圓尺寸,降低成本。集成度提升也包括芯片面積減少還有更高的結溫和更高的可靠性。
本文為勵展博覽集團及NE時代于8月28-29日聯(lián)合主辦的 "第二屆AWC2019新能源汽車關鍵元器件技術大會" 演講嘉賓的現(xiàn)場實錄。
演講嘉賓:吳海平 比亞迪第六事業(yè)部IGBT芯片產(chǎn)品部高級研發(fā)經(jīng)理
演講主題:新能源汽車IGBT的技術進展
吳海平:各位嘉賓大家上午好,感謝NE時代組織的這場論壇,讓我有機會和大家分享一下相關技術進展。
我是來自比亞迪微電子的吳海平,比亞迪微電子是比亞迪的全資子公司,比亞迪微電子產(chǎn)品包括新能源汽車的功率半導體器件以及消費類的微電子產(chǎn)品。
整個新能源汽車市場近幾年在中國還有全球發(fā)展都非???,基本每年都維持了50%的增長,中國在全球市場應該占了60%的市場份額。我們根據(jù)搜集的數(shù)據(jù)做了一個預估,估計到2025年之后,新能源汽車預計會占到30%的市場份額,按照這樣的發(fā)展情況,后面對于功率器件需求會變得非常巨大。從去年開始,中國汽車市場開始下降,新能源汽車今年上半年仍維持了增長。但因為補貼政策的變化,導致接下來7月份的市場數(shù)據(jù)已經(jīng)開始降低。國家在新能源汽車補貼方面,2019年有明顯的變化,純電動汽車和PHEV都降低了50%以上,預計到2020年,國家補貼就沒有了,這樣會對新能源汽車市場持續(xù)增長帶來很大的挑戰(zhàn)。
為了使新能源汽車市場增長達到預期,需要大幅降低整車成本。新能源汽車中,大量使用了功率半導體器件。從全新一代唐的電氣結構圖可以看到,從電池出來,通過功率器件將直流電轉化成交流電,進行電機驅(qū)動??照{(diào)系統(tǒng)也要用到功率器件IGBT,車載充電器、DC/DC也會用到功率器件,同時在充電樁方面也有大量的應用,所以功率器件在新能源汽車里面占了很大的比重。網(wǎng)上有些數(shù)據(jù)講在新能源汽車里面IGBT占的成本大概7%-10%,我的理解可能想說的是電控占了10%,IGBT占不了那么多。美國能源部給了2025年的規(guī)劃,在這里面對新能源汽車電控成本以及功率密度做了規(guī)劃,可以看到當前水平,100千瓦的電控成本在1000美金,希望到2025年降到2.7美金/千瓦,功率密度從現(xiàn)在18千瓦/升提高到100千瓦/升。除了電池以外,電控在整車里面占到第二位,功率模塊主要使用IGBT。如果提高了2.7美金/千瓦目標,按照100千瓦電控分解的話,希望在2025年,功率器件做到59美金。對于主機廠來說這是一個很好的期望,他們應該是想通過這種方式倒逼零部件供應商做出提升,但是對零部件供應商來說挑戰(zhàn)還是蠻大的,如果想完成這個目標,幫助新能源汽車實現(xiàn)市場目標,對我們來說需要做很多事情。
首先從功率器件來說,主要是IGBT,我們首先需要有更低的損耗,提高驅(qū)動效率,降低溫升,幫助減少芯片面積,提高晶圓尺寸,降低成本。集成度提升也包括芯片面積減少還有更高的結溫和更高的可靠性。圍繞這些要求我們看一下芯片技術是怎樣的。
這是歐洲一家比較有名的IGBT供應商,他們在電動汽車主要使用的是這幾種芯片技術。在目前電動汽車上,國內(nèi)大部分公司在300多V的平臺,他們使用的電壓主要是650V的IGBT,使用的是這家公司IGBT 3的技術。商用車,還有比亞迪乘用車都是在500V以上的電壓,這家公司推出的是IGBT 4的技術1200V IGBT。2017年,這家公司進一步推出了750V的技術,叫EDT2。IGBT3和IGBT4相比,IGBT4在同樣電壓下厚度更薄一些。750V的EDT2技術和650V的IGBT3相比,電流密度做了提升,大概提升了10%以上。最終在模塊中不止提升10%,在芯片定義的時候是提升了10%。飽和電壓從原來1.55V降低到1.15V,有非常大的提升,對于整車的能耗有非常大的貢獻。我們再關注到另外一個參數(shù)—短路耐量,這個參數(shù)如果不好的話當發(fā)生上下橋直通時IGBT會容易燒毀,所以IGBT都會有短路耐受時間的要求。對比幾種IGBT技術,發(fā)現(xiàn)該公司有減少短路耐受時間的趨勢。通過在系統(tǒng)上做更好的保護,減少對短路耐量的需求,保證損耗的參數(shù)能夠降得更低,使整車效率能夠提升,這是芯片發(fā)展的思路。比亞迪在去年推出IGBT4.0技術,當時對標的是競爭對手IGBT4,綜合損耗還要略低20%。
在電動汽車IGBT上另一個供應商是日本,日系IGBT廠家IGBT的技術路線不太一樣。日系IGBT主要也是做溝槽FS技術,接下來做的主要是往RC-IGBT方向走。IGBT在工作的時候需要有一個二極管進行續(xù)流,每個IGBT都匹配一個快恢復二極管。日系的趨勢就是把IGBT和二極管集成在一起,就是RC-IGBT,這種技術在很早的時候歐洲已經(jīng)開始做了,在電磁爐上使用。但是這種IGBT最大的難度在于FRD性能很難優(yōu)化。IGBT和FRD集成在一起,兩個東西要求剛好相反。在家電上使用時,對二極管要求不高,集成一個比較弱的快恢復二極管沒有問題。近兩年在小功率IPM上也有使用這種技術,對于大功率應用可以說日本是走在了前列。我得到的數(shù)據(jù)是在2016年日本已經(jīng)投放在出租汽車市場,裝了幾千輛車,經(jīng)過幾年運行,他們認為這種技術在大功率應用上已經(jīng)成熟,所以現(xiàn)在也開始在個人乘用車市場推廣這種技術。
把IGBT和FRD集成在一起,其好處就是在關斷時,IGBT中的電子能夠很快通過背面抽取出來,關斷速度比較快,有更優(yōu)VCEsat和EoFF折衷性能,折衷曲線離原點更近,從而整體功耗更小。第二,把兩個芯片集成在一起后,單芯片面積比原來單個IGBT和單個二極管都要大,每次工作要么是IGBT工作要么是二極管工作,這樣一來,對IGBT也好、對二極管也好,其熱阻也有明顯降低。因此性能更好,熱阻更低,面積也比兩個加一起減少了,控制器模塊也就可以做得就更小。缺點就是設計工藝比較復雜,二極管性能很難優(yōu)化,雖然集成一起,但不是一個最佳的狀態(tài)。
另外一種技術趨勢,就是功能集成化。我們功率器件包括IGBT在使用的時候,需要做過溫保護。目前過溫保護大部分都使用的是模塊里面集成的熱敏電阻,通過這個熱敏電阻檢測芯片是否過溫。但熱敏電阻離芯片有一定距離,不能實時反應芯片實際溫度。而且,熱敏電阻還有一定的熱容,和芯片之間的結溫有很大的差異。在一些功率模塊上,熱敏電阻的溫度和芯片結溫存在高達60℃的溫差,好一點的有30℃的溫差。如果保護芯片在150度以下,NTC到了80度就要保護了,導致要留很大的余量,所以,對于芯片保護來說有一個趨勢就是把溫度檢測直接放在芯片上。這里做了一個溫度傳感器,放在芯片的中間。實際上原理就是利用二極管VF隨著溫度的線性變化,只需要檢測二極管的VF之后就可以很清楚地知道芯片當時的溫度是多少,非常及時和準確,這是一種方向。另外,對于短路保護,是通過檢測IGBT的VCEsat。為了避免誤保護,需要一定的延時,一般在幾微秒。所以芯片需要幾微秒的短路耐量。在這種IGBT里面,如果引入具有電流檢測的單元,實際上就是和原來主IGBT并聯(lián)一個更小的IGBT,他的電流和主IGBT電流有一個分比,再串聯(lián)一個電阻,通過監(jiān)控電阻上的電壓,就能很及時精確知道IGBT的電流是多少,因此可以拋開短路保護直接做一個過流保護。比如正常IGBT工作在300A,可以把保護點設在500A來及時保護,保護比較快,減少對芯片短路耐量的依賴,進一步降低VCEsat,這一點在日系IGBT做得很明顯,歐美IGBT會直接給一個短路耐受時間,日系IGBT很多看不到給這個參數(shù),或者不叫短路能量,而是給出短路能量。
剛才講的是芯片的技術發(fā)展。為了持續(xù)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就是晶圓的尺寸。功率器件對晶圓尺寸依賴不是很大,因為芯片內(nèi)的線條尺寸都比較大。但近年來新的概念就是剛才說的EDT2 IGBT,開始把尺寸做得更小,需要更好的產(chǎn)線。另外,更大的晶圓有利于提高生產(chǎn)效率。早期都是6寸,現(xiàn)在8寸是主流。這樣會帶來芯片成本持續(xù)的降低。
接下來看一下模塊技術,芯片都要封裝成模塊才能在車里面使用。模塊的基本結構是最上面是一個芯片,芯片通過焊料焊接到陶瓷覆銅板,然后將陶瓷覆銅板焊接到銅底板,使用時安裝到散熱器。功率模塊的技術涉及到焊接、散熱基材和模塊結構。芯片正面的引線在工業(yè)模塊基本都是采用的鋁線或者鋁帶,現(xiàn)在在汽車模塊上也慢慢出現(xiàn)了銅線或者焊接方式的引出。焊接早期是普通的SnAg焊料,現(xiàn)在采用的是更先進的焊料如SnSb,或者低溫Ag燒結或者銅燒結的方式。散熱基材使用的是增韌氧化鋁DBC,底板大部分是銅底板。模塊結構從平面底板散熱發(fā)展成帶針翅結構的直接水冷結構,再往后就是雙面散熱結構。
這是正面引線的示意圖,這是最常見的用鋁線連出來的,無論在汽車模塊還是工業(yè)模塊里面都是最常見的。鋁帶就是更寬一點。為了更好提高可靠性和散熱效率,銅線工藝被引入,需要在芯片正面淀積銅。更進一步在正面用銅帶或者銅片焊接出來。更一步,正面用銅塊焊出來,做出雙面散熱形式。這是正面引線的技術變化。
再看一下焊接工藝。剛才提到,IGBT模塊大部分使用的還是SnAg焊料,如果銅+氧化鋁的結構,普通SnAg焊料經(jīng)過2000次溫度循環(huán),可以看到黑色的地方還是完好的,白色的地方已經(jīng)分層了,出現(xiàn)了很大的分層,但是SnSb焊料焊接界面完好。低溫Ag燒結采用的是納米銀顆粒代替焊料,在燒結過程中需要加很高的壓力,大概10兆帕,,溫度只需要200多℃,納米銀顆粒就把金屬層連接起來了。銀的熱導率非常低,厚度可以做得很薄。一般焊層100個微米,Ag燒結層20個微米,因此熱阻很低。銀的熔點達到962℃,熱循環(huán)能力高,工作溫度高。銀燒結最大缺點就是成本太高。經(jīng)過功率循環(huán),上面兩根線是普通焊接之后熱阻的變化,下面是Ag燒結的變化,經(jīng)過4萬次循環(huán)之后,Ag燒結熱阻沒有任何變化,說明焊接層沒有任何退化。
Ag燒結已經(jīng)開始在功率模塊上使用了,但是還廣泛。在特斯拉的Model3上,功率模塊使用的就是Ag燒結技術。但Ag燒結也有缺點,有人提出低溫銅燒結,原理是一樣的,也是用納米銅顆粒,加壓力后去燒結。銅和銀相比,抗電遷移能力更好,銅熔點更高,因此有更好熱循環(huán)能力,而且便宜。如果提高到250℃做工藝循環(huán),經(jīng)過1000次循環(huán)以后,銅燒結沒有任何變化,但是銀燒結還是出現(xiàn)了一些裂縫,也就是說銅燒結比銀燒結有更好的扛溫度循環(huán)能力。銅燒結將來有可能是一個趨勢,但是目前為止還是在實驗室階段。缺點就是在燒結的時候容易氧化,對燒結工藝要求這塊還是在不斷的摸索過程中。
接下來看一下基材,在功率模塊里面,大家常使用的包括陶瓷、底板,各種材料比如氧化鋁、氮化硅、銅等等,不同搭配的時候會對IGBT模塊壽命產(chǎn)生很大的影響。比如工業(yè)上常見的銅底板加氧化鋁DBC,經(jīng)過600次溫度循環(huán)就退化得很厲害,如果用增韌氧化鋁DBC 1000次循環(huán)只有很輕微的退化。所以汽車如果要用氧化鋁DBC上一定要用增韌的氧化鋁。
再介紹一下比亞迪電驅(qū)功率模塊技術路線。我們在最早推出第一代車用模塊,采用的是平板結構,這個結構是一個半橋,體積比較大,熱阻比較大。接下來推出直接水冷模塊,底板可以直接裝到散熱器上,熱阻降低非常明顯,功率密度提升也是很明顯的。在去年,最新雙面散熱模塊也推出了,這個模塊是兩面都可以散熱。下一代的碳化硅雙面水冷模塊正在開發(fā)中。
平面間接水冷模塊結構和剛才的圖差不多的,只不過上面加一個蓋板。其優(yōu)點就是供應商眾多,價格便宜,在商用車大家都喜歡用這種。但是壽命相對來說差一些。使用時需要要涂覆導熱硅脂。這是其中一些關鍵的技術,比如焊接要求、對綁線功率要求等。
直接水冷模塊,比亞迪有相應的一系列產(chǎn)品,如215、315和415系列。315系列是裝車最多的功率模塊,在秦、唐、宋上大量使用。415主要是在大巴和商用車、卡車使用。215針對A0級和A00級的小車,這種模塊底部不再做成平面,而是做成針刺狀的,散熱效率很高,熱阻降低40%,整個功率密度可以再作提升,體積可以做得更小,壽命更長。比亞迪全系列215、315、415都采用鋁碳化硅底板。
雙面散熱IGBT模塊,正面通過焊接方式,正面背面都有陶瓷覆銅板,可以進一步降低熱阻。從目前看到的數(shù)據(jù),和直接水冷比,熱阻可以再降低30%以上,可靠性更高。這樣可以把功率密度很輕松做到20千瓦/升以上。在這種模塊里,進一步集成溫度采樣和電流采樣,系統(tǒng)設計變得更加方便。這種模塊最早期是豐田在雷克薩斯車輛使用的。最近很多車都使用了這種概念,這是德爾福的電驅(qū),可以看到里面使用的都是雙面散熱模塊,只不過用的是比較小的模塊。這是早期的雷克薩斯上用的。雙面模塊用起來比較麻煩,因為散熱器要夾起來,這樣對控制器的組裝帶來很大的挑戰(zhàn),所以有另外一個折中的方案,芯片正面不用引線,用銅片焊出來,正面不需要加散熱器,也能很好提高散熱效果。日立也推出一個雙面散熱模塊,而且在雙面散熱基礎上增加了針翅結構,這個針翅結構可以安裝到散熱器上。
前面主要講的是IGBT模塊,SiC也是繞不過去的話題。前面有嘉賓也有講到碳化硅要逐步用起來甚至替換IGBT。碳化硅優(yōu)點不再講了,能夠提高效率,減少控制器體積。問題就是成本高,目前主要在長續(xù)航電動車開始應用。技術瓶頸里面最明顯的比如短路耐量小、易干擾、VTH低,這都需要在芯片端解決。另外就是芯片正面引線,因為芯片面積小用普通芯片綁線工藝很難滿足提升功率密度的要求。另外芯片面積減小以后,熱阻會升高,這樣對于散熱設計要求較高。包括想提高工作溫度,現(xiàn)有的焊料也不能滿足要求。
這是國際上關于正面引線工藝改進方案,在正面芯片結構上用燒結方式覆蓋了一層銅,然后再打銅綁線,其功率循環(huán)結果很不錯。另外一個方案是在正面通過Ag燒結焊接一個銀片。在特斯拉model3中率先使用碳化硅模塊,芯片地面是Ag燒結,正面是銅片焊接出來。這是另外一家公司研發(fā)的碳化硅模塊,提出一種DBB技術,模塊是半橋結構,規(guī)格約是1200V,2.8毫歐。
比亞迪今年底將推出自己的碳化硅車用模塊,是具有Pin-fin的直接水冷結構,三相全橋,1200V/3.3 毫歐,結構緊湊,僅一個手掌大小,希望今年推出量產(chǎn)。
今天我的報告就到這里,謝謝大家。